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至今,已經從簡單粗糙的“貼圖”生產旅游紀念品階段,發展到利用館內豐富的文創資源和平臺轉化為文創產品的階段。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呈現出一些新趨勢
文創產品內涵和形式更加豐富多樣。目前,許多博物館立足本館的文化內涵,以創新為中心,把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新研發的文創產品之中。比如,敦煌研究院研發的“惜韶華”金屬書簽,就選擇了敦煌壁畫中最具代表的九色鹿、飛天、寶相花等元素,體現了敦煌壁畫圖案紋樣豐富、色彩絢麗等特點,并通過隨書簽所贈送的精美產品信息卡,對產品背后的壁畫原型進行了生動精簡的雙語介紹。
另一方面,部分博物館開始根據時尚潮流創新產品形式。比如結合近年來興起的“盲盒文化”,河南博物院推出了考古盲盒,受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,每次上新都供不應求??脊琶ず胁⒉皇呛唵蔚貜椭泼ず羞@種形式,而是加上“考古”這一元素。將仿制的“寶物”包裹起來,贈送“考古神器”洛陽鏟供消費者“挖寶”,整個過程新穎有趣。

三星堆博物館推出的“青銅面具”雪糕
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創意營銷。博物館借助互聯網提高文創產業和本館的傳播度和關注度,以相對輕松的方式講好文創故事,并通過線下展覽和演出與線上演播和推廣相結合的方式,開展文創產業的創意營銷。中國絲綢博物館從2019年開始,舉辦的“國絲漢服節”都規定了明確的主題,從“明之華章”,到“宋之雅韻”,再到“唐之雍容”。圍繞每年的主題,在線下開展專業導覽、專家講座、文物鑒賞、漢服之夜等一系列活動。同時利用微博、b站、抖音等平臺,吸引漢服文化愛好者深入參與,激發年輕人對漢服文化的熱情。絲綢博物館利用這一活動,在宣傳傳統文化的同時,也推動相關文創產品的營銷推廣,比如漢服走秀活動,創造了許多“漢服爆款”,博物館也適時推出了本館的聯名漢服。
此外,除了博物館自身發力,網絡的力量也不可或缺。今年,三星堆出土新文物的消息引起眾多人關注。三星堆博物館把握這一熱點,趁著這股“東風”,推出了“青銅面具”雪糕。

敦煌元素與運動服飾相結合
文創產業逐漸走出文博機構,聯合各方力量,構建新的產業形態。一方面,在文創產品的推廣銷售方面,文博機構也緊跟風口。2020年“雙11”前,故宮淘寶、上海博物館旗艦店等文創網店也開始嘗試直播帶貨,參與到購物節營銷之中。
另一方面,目前博物館的IP授權、跨界聯名正在成為新的發展趨勢。在IP授權方面,2019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《博物館館藏資源著作權、商標權和品牌授權操作指引(試行)》,對博物館資源授權內容做出了比較清晰的界定,在政策上實現了博物館館藏資源授權的 “松綁”。同時跨界聯名也發展得風生水起,大量文創產品以博物館之名,滲透到多個消費領域,多個“跨圈文創產品”成為爆款。敦煌博物館旗艦店與運動品牌李寧的聯名,將敦煌元素與運動服飾相結合,很好地趕上了當前流行的“國風”浪潮。

中國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走進泰國曼谷
博物館文創產業開始嘗試走出國門。目前,我國博物館文創產業主要還是聚焦于國內市場,盡管發展迅速,但與國內外發展均比較成熟的大英博物館文創產業相比,還有很大的距離?,F如今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走出國門還是以參加大型國際展覽為主。如2017年首次在海外集中展示中國的文博文創產品,2018年在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文具及辦公用品展上開展了“中國文博創意”主題展示活動,2019年在泰國曼谷舉行了“今日中國”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展銷等。
總體來說,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迅速,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,博物館聯合多方力量,不斷促進產業的提質升級。但是在發展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,比如文創產品同質化仍然比較嚴重、部分產品質量需要完善、跨界聯名形式還比較單一、成熟完整的文創產業鏈還未形成、文創產業走出去戰略還處于起步階段等。這些不足在下一步的發展中要重點關注。